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成立于2007年,2011年通过教育部验收,是教育部所属唯一专注于疏浚技术领域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依托河海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和“水利工程”学科,重点在智能疏浚技术与装备、航道整治与智慧运维、疏浚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工程智能装备等研究方向,开展工程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为进一步促进疏浚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加强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工程中心设立开放基金项目,热忱欢迎和邀请国内外优秀学者、科研人员来工程中心进行客座研究。
一、资助方向
(1)智能疏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制(重点)
主要支持研究内容:疏浚装备关键机具研究开发、疏浚仿真与工艺研究、水下清淤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多维度清淤智能监测体系研究等。
(2)面向高坝大库的水工程检测与特种作业关键技术(一般)
主要支持研究内容:水下构筑物病害检测技术研究、深水修复与应急调度技术研究、复杂水域条件下全覆盖路径规划与跟踪技术研究等。
(3)疏浚土大规模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一般)
主要支持研究内容:疏浚土及改性疏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疏浚土快速脱水与固化技术、疏浚土工程化应用技术、疏浚土及改性疏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相关研究等。
(4)大型疏浚装备全生命周期智慧运维关键技术(一般)
主要支持研究内容:疏浚驱动系统全状态信息监测方法研究、疏浚驱动系统多源传感器优化和故障智能诊断技术研究。
(5)港口海岸工程防护关键技术(一般)
主要支持研究内容:港口航道与河口海岸疏浚方案规划、风暴潮后航槽浮泥形成机制及其疏浚技术、风浪潮流作用下疏浚泥沙回淤影响及预防工程技术、基于疏浚砂土的绿色护岸块体技术等。
二、项目设置
重点项目:鼓励本领域海内外高水平人才与本工程中心团队研究人员联合申报,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资助额度5万元左右。
一般项目:资助本领域海内外优秀中青年人才,积极开展前瞻性、原创性和探索性研究,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应切实可行,资助额度3万元左右。
本期开放基金每个方向资助项目限1项,资助年限18个月,全过程动态管理。资助额度随工程中心的年度经费情况调整。
三、申请要求
1、申报对象原则上为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与我校已有合作相关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校外科研人员。为加强开放合作,项目组成员须包含1名以上本工程中心的科研人员。
2、优先资助使用工程中心大型仪器设备,或结合工程中心研究方向开展仪器研发、软件开发等相关研究的项目。
3、优先资助国内访问学者申报或国外申请人和与工程中心固定研究人员合作的项目。
四、结题要求
1、重点项目结题至少发表1篇本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且以“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为第一署名单位的A类或B类论文1篇,且项目负责人到校学术报告1次。
2、一般项目结题至少发表1篇本人参与且以“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hai University)为第一署名单位的B类或C类论文1篇,且项目负责人到校学术报告1次。
3、论文应注明“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资助”(Supported by 0pen Research Fund Program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Dredging Technology, Ministry of Education),并标明项目基金编号。
4、论文分档请参考附件1《河海大学高质量论文期刊及学术会议目录》。
五、受理时间
自本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接受项目申请,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申请人需在规定日期内提交纸质申请书一份(以邮戳日期为准),并通过E-mail提交申请书电子版(附件2)和汇总表(附件3)。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均不予退回。
六、基金管理办法
本工程中心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书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由工程中心签发立项启动任务书,通知申请人。开放基金经费具体使用与管理要求参照附件4《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放基金管理办法》执行,不予外拨。
联系人:蒋爽、李洪彬
联系电话:13915069759、13775223629
通讯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E-mail:20071763@hhu.edu.cn
网址:https://jidian.hhu.edu.cn/
邮政编码:213251
附件:
附件1.《河海大学高质量论文期刊及学术会议目录》(自然科学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