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中心联合长江电力攻关,葛洲坝二江下槽环保水下开挖技术试验成功
发布时间:
2025-09-02
2004年葛洲坝水利枢纽下游河势调整工程中,二江下槽开挖作为中华鲟产卵场生态修复措施启动。2006年因河床出现胶结卵石,原非爆式水下开挖方式无法继续,2007年剩余工程停工。2024年9月,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与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开展“葛洲坝二江下槽低影响环保水下开挖技术研究”项目。
团队经对比研究与论证,提出“长鹰8号反铲式挖泥船+气泡帷幕降噪”的环保开挖方案,并于2025年8月19日-24日在宜昌市江口开放水域成功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降噪效果显著。无气泡帷幕时,距开挖地15m、8.5m 水深处声压级最高达130.87dB,距开挖地90m、2m水深处最低为 124.73dB;有气泡帷幕时,距帷幕5m-80m 区间,水下噪声声压级降至117.75~123.36dB,下降率5.74%~6.08%,声压范围 0.77~1.47Pa,下降率57.83%~58.41%。
环保性达标。长江水流流速超2m/s,且开挖泥沙量小,测试期间水体浑浊度稳定在6-8NTU,对鱼类影响小,满足环保要求,为该区域低影响环保水下开挖提供技术支撑。
河海大学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唯一专注疏浚技术的工程研究中心,依托“机械工程”与“水利工程”学科,聚焦疏浚关键机具及工艺仿真、智能化疏浚等领域,服务 “一带一路”“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中心近年研究成果创社会经济效益 4.7亿元,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致力于成为疏浚领域技术原发地、成果转化枢纽与人才培养基地。
图文:刘增辉 审核:王延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