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领导团队
    • 学院办公室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兼职教授
  • 人才培养
    • 本科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建设
    • 学科概况
    • 二级学科
  • 科研平台
    •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分中心
    • 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建设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常州校区工程训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 工程训练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学生工作
    • 工作分工
    • 学生组织
    • 学生活动
    • 管理规定
    • 特色工作
    • 毕业合影
  • 党建工作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校友信息登记
  • 学院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领导团队
    • 学院办公室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兼职教授
  • 人才培养
    • 本科培养
    • 研究生培养
  • 学科建设
    • 学科概况
    • 二级学科
  • 科研平台
    • 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疏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 江苏机械制造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常州分中心
    • 常州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光伏系统集成与生产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高空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
    • 常州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
  • 实验室建设
    • 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常州校区工程训练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
    • 工程训练中心
    • 实验室安全
  • 学生工作
    • 工作分工
    • 学生组织
    • 学生活动
  • 党群工作
    • 党建工作
    • 工会工作
  • 校友工作
    • 校友活动
    • 校友风采
    • 校友信息登记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专任教师
    • 机械工程系
    • 工业设计系
    • 力学教研室
    • 工程图学教研室
  • 其他专业技术岗
  • 兼职教授

张治国

  • 首页  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机械工程系  张治国
  • 姓名

    张治国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8.9

    政治面貌

    党员

    职务

    副教授

    职称

    高级

    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0519-85191933

    邮政编码

    213022

    QQ

     

    微信

     

    E-mail

    zhangzg@hhu.edu.cn

    通讯地址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晋陵北路200号英才楼B215

    所在部门

    机电工程学院机械系

    学习和工作经历

    2018.10 - 副教授 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江苏省特种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

    2015.07-2018.09 副研究员   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

    2015.02-2016.03 访问学者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3.01-2015.07 讲师       常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健康科学研究院

    2009.12-2012.12 讲师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学部力学系

    2007.12-2009.11 博士后     清华大学力学系

    2001.09-2007.11 硕博连读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1996.09-2000.07 本科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学术兼职

    世界华人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美国胸科协会会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康复工程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康复工程专业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技术转化与产品促进专委会康复机器人联盟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会技术转化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材料生物力学分会委员会委员

    主讲课程

    《工程力学》

     

    《工程结构动力学》

    主要研究方向

    医疗机器人力反馈技术研究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个体化设计与多目标优化

    动脉粥样硬化与局部力学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细胞集群迁移过程中的力学行为研究

    生物医用材料3D打印技术的基础研究

    家用睡眠呼吸机的个体化设计与研发

    人体组织器官三维数值模型的重建及仿真

    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科研项目:

    [1]“气道支架植入后肉芽组织增生与局部力学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11472062;起止日期:2015.1-2018.12。

    [2]“新型抗栓塞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生物力学模型及基础研究”(国家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11002034;起止日期:2011.1-2013.12。

    [3]“新型小口径人造血管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批准号:20080430430;起止日期:2009.1-2009.12。

    [4]“新型旋流小口径人造血管基于药物传输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KYZ13020237;起止日期:2013.5-2015.8。

     

    参与科研项目:

    [1]“气道平滑肌生物力学行为异常与哮喘病理机制关系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532003;起止日期:2016.1-2020.12。

    [2]“多层结构气道力学行为受平滑肌层收缩和纤维化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11402037;起止日期:2015.1-2017.12。

    [3]“血流动力学与动脉循环系统物质传输的相关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172027;起止日期:2002.1-2004.12。

    [4]“动脉旁路搭桥术后血管内膜增生及血流流场相关性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30270360;起止日期:2003.1-2005.12。

    [5]“动脉系统中的旋动流现象-它对血小板运动、粘附和物质(LDL)输运的影响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0632010;起止日期:2007.1-2010.12。

    [6]“可植入微型人工心脏的多层次优化设计及临床应用”(国家“863”计划);批准号:2006AA02Z4E8;起止日期:2007.1-2009.12 。

    论文著作

    [1] Amir Vahabikashi, Chanyoung Park, Kristin Perkumas & Zhiguo Zhang et al. Probe sensitivity to cortical versus intracellular cytoskeletal network stiffness, Biophysical Journal, 116(30): 518-529, 2019.

    [2] Zhiguo Zhang, Chen Jiang.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granulation tissue resection operation in human trachea, Molecular & Cellular Biomechanics, 16(supp l), 83-84, 2019.

    [3] Zhiguo Zhang, Yuqiao Wen & Jing Du et al. Effects of mechanical stretch on the functions of BK and L-type Ca2+ channels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Journal of Biomechanics, 67(C): 18-23, 2018.

    [4] Zhiguo Zhang*, Ming Zhu & Xiaowei Yu et al. Study on the contact stress concentration and the hyperplasia of the canine trachea granulation tissue after stenting, Molecular & Cellular Biomechanics, 15(1): 51-61, 2018.

    [5] Zhiguo Zhang*, Zhenxiao Li & Yifei Zhang et al. Individualized design of the ventilator mask based on the residual concentration of CO2,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117(2): 157-167, 2018.

    [6] Zhiguo Zhang, Ming Zhu, Xiaohao Shi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human trachea stenosis and stent implantation,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San Francisco, America, 13-18 May 2016.

    [7] Zhiguo Zhang, MingZhu, Xiaohao Shi et al. Numerical analysis of human trachea restenosis in relation to changes in the local mechanical environment of the airway,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Denver, America, 15-20 May 2015.

    [8] Zhiguo Zhang, Ming Zhu, Ming Zhang et al. Hemodynamic effects of the spiral flow guider on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 Chinese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30(6),:685-691, 2015.

    [9] Zhiguo Zhang, Xiwen Zhang & Yingxi Liu. Effects of fluid recirculation on mass transfer from the arterial surface to flowing blood, Acta Mechanica Sinica, 28(3): 1-7, 2012.

    [10] Zhiguo Zhang, Xiwen Zhang.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erythrocyte in capillary stenos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54(5): 450-458, 2011.

    [11] Zhiguo Zhang, Yubo Fan, Xiaoyan Deng, Guixue Wang, He Zhang, Robert Guidoin. Simulation of blood flow in a small-diameter vascular graft model with a swirl (spiral) flow guider,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51(10): 913-921, 2008.

    [12] Zhiguo Zhang, Xiaoyan Deng, Yubo Fan, Robert Guidoin. The effects of recirculation flows on mass transfer from the arterial wall to flowing blood, ASAIO Journal, 54(1): 37-43, 2008.

    [13] Zhiguo Zhang, Xiaoyan Deng, Yubo Fan, Deyu Li. Ex vitro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of macromolecules (LDL) at an arterial stenosis,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50(4): 486-491, 2007.

    [14] Zhiguo Zhang, Yubo Fan, Xiaoyan Deng. The role of oxygen transfer in atherogenesis in the human carotid artery, Acta Mechanica Sinica, 23(3): 305-309, 2007.

    专利

       [1] 一种加筋硅酮气道支架的制备技术,发明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710329907.6,公开号:CN107115165A,第1发明人。

       [2] 一种个性化气道支架的制备技术,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273938.X,公开号:CN105748179A,第1发明人。

       [3] 一种基于3D打印的个体化气道支架快速成型模具的制备,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809728.8,公开号:CN106671420A,第1发明人。

       [4] 一种基于3D打印及注模的硅酮个体化气道支架的制备技术,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610158396.1,公开号:CN105616043A,第1发明人。

       [5] 一种基于3D打印物体表面凹凸不平特性制备模拟人体管状结构曲面微图形,申请号: CN201710041819.6,公开号: CN106834221A,第5发明人。

       [6]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速溶颗粒的制备方法,申请号: CN201510771534.9,公开号: CN105267307A,第6发明人。

       [7] 一种治疗支气管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申请号: CN201510770311.0,公开号: CN105267342A,第4发明人。

       [8]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气雾剂的制备方法,申请号: CN201510770010.8,公开号: CN105267456A,第7发明人。

       [9] 一种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人体气道上皮细胞的培养方法,申请号: CN201510771532.X,公开号: CN105274050A,第6发明人。

      [10] 一种提取羊胆汁制备药剂治理支气管的方法,申请号: CN201510769996.7,公开号: CN105362572A,第6发明人。

    获奖情况

    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和校长境外研修计划”,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学1年。

    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

    数据更新日期

    2019.3.3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河海大道1915号 邮编:213200 联系电话:(0519)85106048 85191827 传真:(0519)85120010 版权所有: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